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未来可期

2020年06月15日 1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使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加速推进。海南将成为我国辐射亚太地区新的增长极和创新极,并将被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更大的作用和意义还在于它是中国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制度尝试。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是重要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6月1日,备受关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明确在海南岛全岛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11个方面共39条具体政策。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上升期,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为疫情肆虐提供了最佳土壤,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与时俱进地扩大开放乃现实所需。总体方案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分步骤分阶段安排,既是“路线图”,也是“施工图”,是我国开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从这一角度来讲,总体方案是有着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特点的行动指南。

  两年多自贸区的建设,为逐步推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积蓄了能量。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此后,海南省充分学习借鉴了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包括试行零关税、简税制、低税率,放权审批,更开放的市场化运行等政策,在实践中加快探索构建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力争在由“自贸区”到“自贸港”的过渡中做好衔接。

  总体方案涉及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业在海南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前,海南的旅游主要集中在三亚周围,海南省东西南北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总体方案公布后,“离岛免税”政策将成为海南发展壮大旅游业的“金字招牌”。疫情过后全球旅游业尚待复苏,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的提升、商品种类的扩大,无疑将为海南旅游业注入“新动能”。在此基础上,智能物联、数字贸易、区块链、金融科技等依托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将逐渐崛起,甚至健康产业、教育行业等也将获得大量的发展机会。同时,受益于总体方案的出台,海南本地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会更加有保障,居民将享受到更便宜的优质进口商品,长期以来物价偏高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

  毫无疑问,以制度性开放为主要标志的自由贸易港,是当今国际上最高的开放形态。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仅将增强海南的活力,也将给全国乃至世界带来一系列的投资机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设计中,首先提到了五个方面的自由便利,分别是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其中,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建设的重点。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使得各类生产要素可以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地流动。需要强调的是,吸引外商企业投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优化营商环境。前往包括海南在内的中国各自贸区进行投资,不仅将成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也会是相关国家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

  总体方案的出台,使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加速推进。海南将成为我国辐射亚太地区新的增长极和创新极,并将被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自由贸易港发展未来可期。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更大的作用和意义还在于它是中国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制度尝试。一旦成功,相关经验将全面对接中国经济,产生更大范围的“制度红利”。它也将为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践行服务业深度对外开放、推动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好?

     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局新突破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未来可期

2020-06-15 1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使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加速推进。海南将成为我国辐射亚太地区新的增长极和创新极,并将被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更大的作用和意义还在于它是中国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制度尝试。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是重要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6月1日,备受关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明确在海南岛全岛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11个方面共39条具体政策。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上升期,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为疫情肆虐提供了最佳土壤,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与时俱进地扩大开放乃现实所需。总体方案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分步骤分阶段安排,既是“路线图”,也是“施工图”,是我国开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从这一角度来讲,总体方案是有着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特点的行动指南。

  两年多自贸区的建设,为逐步推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积蓄了能量。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此后,海南省充分学习借鉴了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包括试行零关税、简税制、低税率,放权审批,更开放的市场化运行等政策,在实践中加快探索构建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力争在由“自贸区”到“自贸港”的过渡中做好衔接。

  总体方案涉及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业在海南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前,海南的旅游主要集中在三亚周围,海南省东西南北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总体方案公布后,“离岛免税”政策将成为海南发展壮大旅游业的“金字招牌”。疫情过后全球旅游业尚待复苏,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的提升、商品种类的扩大,无疑将为海南旅游业注入“新动能”。在此基础上,智能物联、数字贸易、区块链、金融科技等依托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将逐渐崛起,甚至健康产业、教育行业等也将获得大量的发展机会。同时,受益于总体方案的出台,海南本地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会更加有保障,居民将享受到更便宜的优质进口商品,长期以来物价偏高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

  毫无疑问,以制度性开放为主要标志的自由贸易港,是当今国际上最高的开放形态。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仅将增强海南的活力,也将给全国乃至世界带来一系列的投资机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设计中,首先提到了五个方面的自由便利,分别是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其中,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建设的重点。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使得各类生产要素可以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地流动。需要强调的是,吸引外商企业投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优化营商环境。前往包括海南在内的中国各自贸区进行投资,不仅将成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也会是相关国家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

  总体方案的出台,使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加速推进。海南将成为我国辐射亚太地区新的增长极和创新极,并将被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自由贸易港发展未来可期。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更大的作用和意义还在于它是中国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制度尝试。一旦成功,相关经验将全面对接中国经济,产生更大范围的“制度红利”。它也将为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践行服务业深度对外开放、推动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好?

     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局新突破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